非遗点亮梦想 设计赋能未来
2022-09-22 16:00:00 来源:新浪时尚

“有凤来仪,非梧不栖“ 一只生长在深山中的小凤鸟,通过不断努力和大家的爱心助力,羽翼逐渐丰满,飞向青云迎朝阳,蜕变成美丽的凤凰。

9月16日,在北京时装周主会场之一隆福文化中心举办了一场引人注目的《有凤来仪》主题公益活动,丰富多彩体验式的展览形式完美诠释了:非遗传承,公益有我“的理念。

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博柏利集团、知名企业家等各界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培训项目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共同发起,博柏利集团支持,由中国纺联非遗办整合相关资源和组织实施的公益性项目。项目计划三年内走进10个少数民族,对具有一定传统手工艺女性从业者进行设计能力提升培训,并结合培训开展成果转化、展示交流等系列活动,以促进少数民族女性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本次举办的“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培训公益项目-非遗成果转化公益展”上,呈现了首期走进苗族、第二期走进畲族以及第三期走进瑶族前期调研的纺织非遗技艺转化成果作品80多种,包括办公、家居、服装服饰等几大系列,融合了苗绣,畲绣,潮绣,瑶绣,蜡染,扎染、织锦、编结等多种传统技艺。作品均由培训学员参与创意设计和制作,她们在传承技艺的基础上,通过汲取现代设计理念与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将传统手工艺融入到时尚生活中,使作品能够更好的被大众所接受,获得更大的市场价值。本次公益展带给观众最深的感受就是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往对少数民族元素的认知。

传统手工艺与智能科技的跨界相遇

当传统手工艺遇到科技时尚碰撞出的灵感,竟是如此个性非凡令人爱不释手。在展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融入了当今顶尖科技和民族技艺的作品,比如一组智能型的电脑包、笔记本和无线蓝牙耳机手机包系列,使用了五彩绚丽的苗绣,既保留了传统工艺原汁原味的美好与单纯,又个性时尚,瞬间吸粉。

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的相互交融

一组融和蜡染技艺的餐桌系列作品,充满浓厚民族风情的蜡染桌旗和靠垫餐垫,通过图案重组的设计手法体现简约时尚的气息,手工花朵、民族刺绣的酒盒,让观众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手艺匠心的精美。

传统手工艺与装置艺术的无缝连接

在展出的作品中有一组色彩丰富、对比鲜明的沙发椅,瑶族学员的织绣作品经过艺术家的再创意,成为一组独特的装置艺术,吸引参展的每个嘉宾都会去体验拍照打卡,让我们真正感受了物尽其用、物尽其美的创作理念。

女性是传统手工艺的从业主体,多数居住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域,她们拥有祖传的精湛手工技艺,但缺少时尚理念,对现代审美存在较大差距,对文创设计处于盲区阶段,普遍缺乏产品设计和市场开发能力,而设计能力不足,是阻碍当下非遗传承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展览上,有两组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学员手作引起关注,一组是“绿马出行”,生动可爱的小绿马,披挂着五彩的战袍,一路前行,寓意平安健康,战胜疫情的美好愿望;另一组“有凤来仪”蜡染作品灵动可爱,寓意着从远山飞来的小凤鸟,带着萌动的激情,通过努力完成华丽蜕变的过程。

据了解,现场来自苗族、畲族的学还当场展示了各自的手艺,她们都说通过这样的培训提升收获很大,当场和来自观展的企业对接了销售渠道。在活动结束后她们将带着这些创意作品回到家乡,教会身边妇女如何制作,带动她们创收创业。

培训公益项目邀请金顶奖设计师刘薇作为公益大使,并担任全程指导老师,本次展览同期,刘薇通过40套非遗服饰秀将苗族刺绣、畲族刺绣、瑶族织锦等传统技艺与时尚充分融合,整场秀色彩厚重,工艺精致,让观众打开了对传统艺术新的想象空间,用作品对话传统手艺,是中国设计对民族文化的致敬。

通过此次非遗成果转化公益展,看到了学员经过培养后的变化,精湛的技艺加上创意,实现了非遗产品的生活化、功能化、时尚化,与现代设计更近了一步,传承与创新,让传统非遗之美,历经千年,历久弥新,这正是本次公益培训要达到的初衷和效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