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时装周的真实面目
2015-12-10 09:45:03 来源:冷芸时尚

  时装周从“四大”之都(纽约、米兰、巴黎与伦敦)开到了上海、北京。最近,听说厦门时装周也结束了。中国的时装周越来越多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加起来,快有20个了吧?不过,有多少人知道全球第一届时装周是在哪个国家举办的?其目的与宗旨又如何?其内部机制又如何?

  时装周的前身是“时装媒体周“。第一届由美国传奇女性Eleanor Lambert创立。Eleanor年轻时,就有算命先生说她会活到100岁,而且会成为时代人物。结果,她真的活了100岁,并成为美国的时代人物。她是美国服装设计师协会(CFDA)的创立者;第一个创立了成衣设计与生产理论的人。在此前,时装业还以定制为主。Eleanor发现在实际操作中,批量生产的成衣与为个人定制的设计与制版方法上有差异。

(图片来自网络)

  1943年,正值二战期间,法国的时装业受到重创。世界各地的媒体和顾客无法再飞到巴黎看设计师的发布会。美国一直想打破以法国为全世界时装中心的魔咒,机会在此刻出现。Eleanor 趁这个机会,在美国举办了时装媒体周。将美国设计师作品集中到一起,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展现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自此,American designers终于赢得世界级媒体的注意。特别是Vogue原本只报道法国设计师,开始报道冉冉升起的美国设计师新秀。

  从此,1年2季的时装周就成了固定仪式。相当长一段时间,时装周就是一个商业盛会。设计师present,媒体报道评论,买手下单。可是越来越多的名人的加入,逐渐让时装周变成一场娱乐明星秀。媒体的关注点,也从服装转为名人。在国内,早期的时装周基本上是自娱自乐为主的。虽然一路上走来,被诟病不少,但回头来看,如果没有这些年的自娱自乐所做的积累,中国今天的时装周和设计师也不会达到现今的水准。

  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花数十万到数百万,只是为了呈现一场十几分钟的秀,所有的布景很快会被拆掉,是不是有价值的投资? 虽然这一形式似乎已成为惯例。但是从商业角度而言,真正要了解设计师产品有很多方法:静态展,或者简单的搭台由模特儿展示一样可以达到目的。现在的一些秀,有些本末倒置。秀的形式大于内容。耗费巨资,浪费巨大。虽然在视觉上给人更大的震撼力,但是想想这只是一场让人的感官兴奋10几分钟的秀,不免还是让人感觉浪费。

  另外国内各地扎堆式的时装周,也令人疑惑不解。中国国际时装周 和上海时装周 作为两个老牌的时装周基本形成自己的风格。前者注重成熟品牌,后者推进新锐设计师。但是宁波,青岛,深圳,重庆,虎门,还有三四线城市都做时装节,不知为了啥?更多的城市做时装周,不一定是坏事。但是,扎堆做一样没有自己特色的时装周,意义何在?

  再来带大家看看时装周的全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看到的只是展现在T台上的模特儿和时装本身。其实,时装周的活动不仅仅只有T台秀。

  时装秀场之外的观众也是摄影师焦点之一。

  • 相关阅读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