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回首这一年,一些媒体人逝去,一些人进去,一些人改行创业,一些人摊煎饼卖羊汤,但仍有一些人选择了坚守。媒体人的星走云散映照了时代的激荡和业界的嬗变。在第十五个中国记者节到来时,小编整理了媒体人的几类去向,让我们共同体会这个行业的酸甜苦辣。
今天,11月8日,迎来第十五个中国记者节。与往年记者节来临前的热闹和喜庆相比,今年的记者节似乎有些清冷和寂寞。也许受到关注最多的,是近些天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的几组记者生存状态的图片对比,在此贴中,想象中的风光无限与现实中残酷苦逼形成了强烈反差。该帖也成为众媒体人聊以慰籍,当然也包括亲友向自己表达关怀的一种方式。
媒体人的“苦”来自多方面,职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作息不规律,收入低等等,加之近两年来媒体变革加速,媒体环境急剧变化,不少人选择了转型与“逃离”,一些人流露出彷徨与无奈,当然还有更多媒体人在苦闷中坚守。
在第15个记者节,让我们一起悼念,铭记他们的名字
2警示:“进去”的那些人
2013年10月18日,广州《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因报道上市公司中联重科财务作假内幕被长沙警方跨省刑事拘留。2014年5月31日,央视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被吉林省检察院逮捕。其后,7月11日,央视财经频道副总监李勇、知名主持人芮成钢和一名制片人被检方带走。
从陈永洲事件,到今年公布的8起典型新闻敲诈案件,再到21世纪传媒总裁等被警方带走,部分从业者新闻操守的堕落矮化了新闻职业的崇高;从虚假新闻到“疑字当头”的悬疑新闻,从低俗新闻到“萌妹陪游”的营销新闻,不断变换马甲的眼球效应畅通无阻,蚕食公众对“社会瞭望者”的信任。
担当使命,抵住诱惑。对于媒体人来说,记者节更是一种提醒,是一个沉思得失荣辱的节日,一个擦亮光荣与梦想的节日。
3奉献:重建民间公益
近年来,“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爱清尘”等在社会上和微博上颇具影响力的公益活动,几乎都是由知名调查记者发起并调动众多媒体人参与推动的,一些记者正在或已经投身公益,甚至有人因为公益而甘愿放弃自己的记者梦想。
王克勤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联合发起“大爱清尘寻救尘肺农民工大行动”,寻找与救助家庭困难的尘肺病农民工患者及其家庭;邓飞 (微博)和媒体人联合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发起“免费午餐”公益项目,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地区学童提供免费午餐;调查记者孙春龙,则辞职寻访1945年远赴异域的抗战老兵,让阔别祖国几十年的老人陆续回到了家……
不论他们的转身是否华丽,不论在公益之路上能够走多远,当他们带着满腔热情和公益理想,为公益事业四处奔波的同时,他们带给我们的,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心灵洗礼。
王克勤:“大爱清尘”公益项目发起人
孙春龙 :“老兵回家”公益活动发起人
邓 飞:“免费午餐”公益项目发起人
4转身:转做公司公关
媒体人转型到企业,最容易也是最多的是担任公关。因为企业公关工作很多都是和媒体打交道,记者对媒体的操作流程熟悉,在媒体界也积累了众多的人脉关系,所以工作起来驾轻就熟。这已经是不少媒体人、尤其是财经记者重要的出口。
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公关部负责人,都是媒体人出身。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郎朗加入了腾讯电商;在第一财经效力较久,然后在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短暂过渡后的徐洁云,加入了小米;更有资历非常老先后在羊城晚报、中新社、财经、财新待过的王以超,加入了京东做公关,近日加盟积木盒子。
5攀登:做创业的弄潮儿
比起一般的职业群体,有过媒体经历的创业者有天然的优势,他们有宽广的视野、广阔的圈子人脉。此外,媒体人一般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对趋势的判断力。
欢聚时代CEO李学凌大学毕业后,在《中国青年报》做了5年的IT记者,期间他采访了大量的中国IT行业创业者:张朝阳、马云、雷军等人,被称为“京城四大IT名记”。2005年6月,时任网易总编辑的李学凌辞职,拿着雷军的天使投资创办了多玩。2008年7月,他正式推出YY语音。2012年11月,YY语音的母公司欢聚时代登陆纳斯达克。
创业家传媒创始人牛文文也是一位老媒体人,1991年加入经济日报社,2000年任《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
6升级:大公司高管
有的媒体大佬从媒体行业离职之后,选择转到其他行业做高管,但新工作也往往和媒体圈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一般是负责市场、媒体或政府关系的副总裁。
2008年10月,朱德付辞去《京华时报》总编辑之职,创办《中国周刊》。2010年3月,朱德付加盟阿里巴巴并出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同时担任阿里巴巴集团多媒体事业部总经理。
南方周末副总编伍小峰转投万达,就任万达集团企业文化中心副总经理一职。此外,万达还挖走了一财的副主编岳富涛,负责万达官网和上海媒体关系的维护。据称,在这两年内就有4名知名媒体高管加盟万达。
近期,以“老沉”的名号被媒体圈熟知的新浪总编辑陈彤,在卖了一个长长的关子后,于11月4日宣布加盟小米,担任内容投资和运营副总裁。董事长雷军宣布将在内容方面投资10亿美元。
7移位:纸媒转向网媒
从纸媒跑到网媒,更是不可胜数,在网易、腾讯等门户里,你都可以发现无数的人有着传统媒体从业经历。
其中比较知名的有陈菊红,在《南方周末》工作7年后,于200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担任尼曼访问学者。2006年供职《南风窗》杂志,任总编辑,一年后加入腾讯。现为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网总编辑。还有孟波,曾任职《河南日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2006年任搜狐网副总编辑,2009年任新浪网副总编辑。
8转变:投身新媒体
前《NEWSWEEK》中文版执行主编陈序跑出来创业一个众筹项目“赞赏”,21世纪经济报道的左志坚创业做“拇指阅读”,刚刚还拿到经纬的投资。财新的资深记者赵何娟创业“钛媒体”,中国企业家李珉创业“虎嗅”,在IT圈里都很知名。
申音、罗振宇、王凯都是媒体人,现在凑一起创业,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已经鼎鼎大名,申音在背后也颇有功劳,时下王凯的《凯子曰》正在运作。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方三文曾是《南方周末》编委,而后到网易担任副总编辑。2010年方三文离职创业,创办了i美股和雪球,雪球新一轮融资估值约5亿美金。从网易走出来创业的人还很多,如春雨的张锐、猿题库的李甬、陌陌的唐岩。
知名媒体人、21世纪经济报道创始人之一刘洲伟将出任前海传媒CEO。起步于《中华工商时报》的何力也已转战互联网,项目即为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新媒体项目——“界面”。京华时报副总经理张利东请辞加入“今日头条”负责运营等工作。
9记而忧则学:投身学术
2013年8月,一篇题为《再见,南方周末;你好,博士生活》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该博文作者方可成为《南方周末》驻京记者。后据方可成个人微博消息,他已于7月底从南方周末离职,并将于8月中旬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读博士,研究方向是政治传播,预计需要至少五年时间。
与方可成一样“记而忧则学”的还有许多,最知名的当属方可成的老师、北大新闻于传播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徐泓。1998年前,徐泓曾任中国新闻社新闻部副主任、北京分社社长,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后来先后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目前,徐泓教授领衔北大(深圳)财经新闻研究中心。
10个性:另类选择
关于记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换下吊儿郎当的背心裤衩,掐灭左手的烟蒂,走出采编中心的大门,媒体人转行,发现自己调不了程序、渲不出CG、卖不动产品、搞不定客户,光环之下,媒体人的求生技能其实少得可怜。"媒体人能做什么?除了公关、自媒体创业等这些渠道外,还有不少另类选择。
喻尘,曾供职于《河南日报》、《河南科技报》,后供职于《南方都市报》,任深度新闻部主任。2012年6月,喻尘离职出任《新商务周刊》杂志执行主编。目前,喻尘在丽江白沙尘上经营折一家小栈丽江客栈。